华奥星空呼和浩特6月9日电 (记者 郝铮)“我觉得中国式摔跤就像武术,就像京剧,是门艺术。除了形成文字的教材和资料,学习中国跤还要有言传身教的部分,看书看录像固然有用,有时候也要名家点拨,一个眼神,一个细节,都是精髓。四两拨千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”马建国指出。
作为2014年全国中国式摔跤、搏克、挠羊锦标赛的裁判长,马建国在赛事期间的工作是繁重而细致的,全体裁判员共计30人左右,都需要在他的安排和指导下,完成无差错执法。目前,大赛进行平稳,没有出现仲裁现象。
纵观这届赛事,裁判长认为我国中国跤的总体水平的确是提高了,“特别是女子选手,比起去年,技术含量要大了许多,也出现了难度动作。”鉴于2002年刚刚设置项目,女子摔跤开展时间不长,可以说,十几年的工夫能达到目前的水平,非常不易。
而相比起女子的技战术水平,马建国表示男子选手除了个别人有提高,大部分选手进步不大。其中小级别比大级别提高得要更多,特别是手法上,有了突飞猛进的改观。
从事中国跤事业多年,马建国对于这个项目有着非凡的感情。什么是中国跤,什么是原汁原味的中国跤也常常成为他思考的指向,“别看干了不少年,但总感觉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还是没有完全领悟吃透。中国跤发展了几千年,它有它独到的地方,包括基本功的特点,还包括它技术上的特点。”
“大动作三十六,小动作似牛毛。”
“一千年前,宋朝有一本《角力记》,老祖宗的东西,需要先继承,再发展。”
“原汁原味的中国跤,不是脱了柔道服,脱了角力服,穿上褡裢,就叫中国跤了。”
这些都是马建国经常挂在嘴边的话,而他通过赛事执法,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,每每谈起中国跤,都有一肚子的话说不完。在这次的比赛中,不少柔道选手选择前来参赛,这样的现象也令裁判长有了自己的思考。
“技术环节和训练方法是有所区别的,也可以说是完全不一样。这次比赛有一些柔道运动员,甚至是国内柔道高手前来比赛,基本上都是首轮遭到淘汰,能坚持到第二轮的很少见,第三轮则完全没有。这是因为柔道和中国跤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动。很多人误以为脱了柔道服,也能来中国跤赛场试试,结果发现不行,根本不行。”马建国讲到。
中国跤是项兼容并蓄的运动,通俗地讲,柔道运动员运用柔道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中国跤赛场是可以的,但是如若想赢下比赛,中国跤的技术动作才是制胜根本。“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,存在了几千年,它能站住脚,说明是有独到的内涵。对中国跤技艺的挖掘还需要继续下去,要继承地发展。这项事业责任重大,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做好。”马建国肯定地表示。(完)